推薦簡章
更多>政策解讀
快速擇校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高會軍教授因榮獲諾伯特·維納獎,使得其勵志的人生故事再次引發社會輿論關注。從中專生到院士,從車間工人到頂尖科學家,網友在盛贊“現實版的凡人逆襲之路”的同時,更在意是什么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逆襲。
每個人的成才之路都有無限可能,逆襲的人生贏家無非是天道酬勤。當我們感慨于一個人何以能用十年的時間,從工廠的磨工逆襲為大學的教授博導,只需要看看雷打不動的作息時間表,人生奇跡就藏在數十年如一日的勤而不輟、拙能勝巧的堅持中。成長成才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但是所有成功者的履歷中最常見到的是“功崇惟志,業廣惟勤”的笨功夫。“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所以,當壓力逼退努力、躺平贏得口碑的時候,請記得反求諸己、捫心自問,我們可曾被浮云遮望眼、是否被浮躁帶偏了節奏,忘了守住勤奮、有恒的笨功夫,忘了“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的真道理。生活從不眷顧因循守舊、滿足現狀者,而將更多機遇留給時時精進、日日不輟的人們。
人生不被學歷設限,能力才是出圈的關鍵。人生的起點的確會有不同,但人生的高下卻不唯此限。一方面,像高會軍教授的逆襲絕非個案,有的從“差生”變成廣受學生歡迎的老師,有的在建筑工地上成長為全國人大代表,有的從山里的孩子逆襲成大國工匠,有的沒有考上大學卻經過不懈努力入職頂尖科研實驗室。另一方面,一些人已經擁有優越的人生起點,卻經常沉浸在停滯不前的焦慮中,調侃自己在現實中遇到的人生難題。事實上,當我們在抱怨社會拿學歷的標簽來標定我們的時候,我們的內心是否也需要保持一些成長的定力?我們不能把學歷作為人生的標簽,根據一時的成敗來定義和限定自己。而應該保持成長定力,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新技能,不斷充實自己、突破自己、挑戰自己,這才是實現創造價值和能力成長的正途。
保持終身成長,才能抵達夢想。成長的道路上會遭遇很多坎坷和挫折,但并不代表可以停止成長、自怨自艾。高會軍教授沒有止步于中專學歷,即使是一名工廠里的磨工,也并沒有消滅對研究和創新的渴望。一帆風順是很多人的美好愿望,但往往并不是現實。在發展自己的路上,我們可能無法預期會經歷什么樣的風雨和坎坷,但可以準備好直面挑戰和失敗,腳踏實地、步履不息。成長之路,道阻且長,唯有永不言棄,才會越走越寬、越走越遠,最終穿越逆境,抵達夢想。
破除學歷偏見,賦能卓越人才成長。不可否認,因為學歷出身等問題而帶來的考研、求職甚至相親遇冷,使得年輕人囿于學歷歧視的困境,失去了一些成長和被認可的機會。用歷史來評判未來,用固定思維來給人才貼標簽,暴露了一些人看待人才發展問題上的僵化和狹隘思想。期待社會對人才的肯定,能夠有更寬廣的胸懷和更長遠的目光。通過制度設計、法律保障、評價改革的協同發力,為創新型人才的成長營造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生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尤其是對于卓越人才的評價體系,必須要破除“五唯”,才會有更多像高會軍這樣的頂尖科學家涌現出來,不斷塑造人才強國的新動能新優勢。奮楫者先,創新者強。時代征程、復興偉業,期待更多的人成為逆襲的勇者。
(作者系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教授 李焱)
推薦簡章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06
25
廣袤田野,科技小院的研究生們“以苦為樂”服務鄉村振興;產業一線,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的研究生們開展創新實訓;實驗室內,一批批研究生勇攀知識高峰……作為高等教育的最
03
07
兩會期間,有委員接受采訪時提出,目前職業教育普遍存在非興趣入學的狀況,年輕人對技術的追求缺乏熱情,不愿進工廠。一方面是一些年輕人不愿意進工廠,另一方面則是新技術
03
07
10年前畢業于某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的李銘周,早在頂崗實習期間就被一家上市公司相中,錄用為裝備車間的一線操作員。10年間,憑借敬業肯干的務實作風、“上手很快”的專業優
03
07
當前,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正處于快速迭代的關鍵階段,是難得的歷史機遇,但其對傳統的線性科技創新模式也提出了新挑戰。傳統的基礎研究評價機制更多關注研究本身的創新性、科學性和可行性,這樣的機制已難以滿足基礎研究支撐國家戰略和經濟發展的重大需求,需要尋求更加全面有效的評價方式。
03
07
近日,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公布,文件明確提出“壯大鄉村人才隊伍”,進一步強調了人才培養對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為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擘畫了路線圖。鄉村振興,關鍵
03
07
作者:劉建徽(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西南大學分中心特約研究員)農業科技工作者是農業農村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
客服電話:010-51264100
中國在職研究生網
免費咨詢
張老師
15901414201張老師
13810876422周老師
15811207920育小路
關注微信公眾號
招生政策隨時看
關注小程序
專業簡章學校隨時查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