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簡章
更多>政策解讀
快速擇校
考生經常有這樣的問題:
雙證在職研究生需要畢業幾年才能報考?
應屆生能不能報考雙證在職研究生?
只有本科三年才能報考雙證在職研究生嗎?
雙證在職研究生報考是不是都需要畢業幾年?
這些問題你是否也遇到過,是不是經常聽說雙證在職研究生需要本科畢業3年,專科畢業5年,碩士、博士生2年?
然而自己卻沒有滿足這個報考條件,怎么辦?等嗎?
關于上面這些問題,小編今天給大家一個新的認識:雙證在職研究生本科應屆生也能報考!
(一)報考雙證在職研究生,考生需要滿足以下學歷要求: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入學前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
2、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滿2年(從畢業后到2017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且符合我校根據培養目標對考生提出的具體要求的人員,按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3、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按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4、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
5、在2017年9月1日前可取得國家承認本科畢業證書的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本科生,須憑頒發畢業證書的省級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辦公室或網絡教育高校出具的相關證明方可辦理網上報名現場確認手續。
(二)報名參加工商管理碩士、公共管理碩士、工程管理碩士、旅游管理碩士、工程碩士中的項目管理、教育碩士中的教育管理、體育碩士中的競賽組織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大學本科畢業后有三年或三年以上工作經歷(以畢業到入學的時間計)。
2、大專畢業后有五年或五年以上的工作經歷。
3、有研究生畢業學歷或已獲碩士學位并有兩年或兩年以上工作經歷者。
(三)報考法律碩士(非法學)和法律碩士(法學)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1、報考法律碩士(非法學)的考生,大學學習的專業不能是法學專業;
2、報考法律碩士(法學)的考生,大學學習的專業必須為法學專業。
(四)參加單獨考試需要滿足:
大學本科畢業后在本專業或相近專業連續工作四年,政治表現好、業務優秀、已經發表過研究論文(技術報告)或已經成為業務骨干的在職人員,經本單位和兩名具有專業技術職務的,并且是為本單位定向培養或委托培養的考生。
當然,以上是報考雙證在職研究生最基本的要求,學校會在這基礎上選擇是否提高報考條件。
例如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稅務碩士非全日制2017年的招生條件是:大學本科畢業后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或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有4年或4年以上工作經驗,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的人員;或已獲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并有1年或1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工作時間計算截止到2017年9月1日)。
因此,并不是所有專業都是要本科畢業3年,專科畢業5年,碩士、博士生2年才能報考,所以考生在報考的時候一定要仔細閱讀學校的招生簡章。
推薦簡章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02
06
雙證在職研究生就是同時擁有學歷證和學位證的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學費區間存在較大差異,學費區間為2.3萬-73萬元,但由于不同院校、不同專業之間的差別,學費也是存在差距的。以下是對于雙證在職研究生學費、學制及上課方式的詳細介紹,大家快來查看吧!
02
05
雙證在職研究生可以在每年9月份申請預報名,報名時間一般在9月24日至27日。
02
04
我們都知道,在職研究生有兩種報考方式,那就是同等學力申碩和雙證在職研究生,考生在報考的時候也往往會有這樣一個疑問,同等學力申碩和雙證在職研究生區別大嗎?
02
04
教育學在職研究生報名流程一覽!用過的考研人真香了!教育學在職研究生是指那些在工作期間選擇繼續深造教育學專業的人群。他們通常已經在職場上有了一定的經驗和成就,但仍然希望通過學習深化自己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以更好地服務于教育事業。教育學在職研究生的學習方式相對靈活,既能兼顧工作,又能夠持續深入地學習教育學專業知識。下面是具體內容。
02
04
雙證在職研究生含金量高嗎?雙證在職研究生含金量較高,其含金量主要體現在證書含金量高、課程含金量高及人脈含金量高等方面。以下是關于雙證在職研究生含金量的詳細介紹,想要報考雙證在職研究生的同學一起來看看吧!
02
03
醫學作為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很多從事相關工作的在職人員都想要通過不斷學習來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在職研究生就是優選。最近有學員表示想要了解一下醫學在職研究生報考方式有哪些?其實該項目報考方式主要為同等學力申碩、非全日制研究生和中外合辦。
客服電話:010-51264100
中國在職研究生網
免費咨詢
張老師
15901414201張老師
13810876422周老師
15811207920育小路
關注微信公眾號
招生政策隨時看
關注小程序
專業簡章學校隨時查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