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簡章
更多>政策解讀
快速擇校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預報名是通過電腦手機都能報的,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報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學生可以選擇使用電腦或手機進行預報名。本文將詳細介紹電腦和手機兩種方式的預報名操作,同時探討2025年非全日制研究生預報名的流程和其意義。
一、非全日制研究生預報名電腦手機都能報名嗎?
是的,非全日制研究生預報名可以使用電腦和手機兩種方式進行報名。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和設備的可用性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進行預報名。以下將分別介紹電腦和手機兩種方式的操作方法。
電腦報名操作方式(1)打開電腦并連接互聯網。
(2)啟動電腦上的網絡瀏覽器。
(3)在瀏覽器地址欄中輸入研招網的官方網址(https://yz.chsi.com.cn/)并按下Enter鍵,進入研招網首頁。
(4)在首頁上找到并點擊“非全日制研究生預報名”或類似的選項。
(5)按照網站提示,填寫報名信息,包括選擇學校、專業等相關資料。
(6)提交報名信息,等待后臺審核。
(7)審核通過后,支付相應的報名費用。
手機報名操作方式(1)打開您的智能手機,并確保已連接到互聯網。
(2)啟動手機上的瀏覽器應用。
(3)在瀏覽器中輸入研招網的官方網址(https://yz.chsi.com.cn/)。
(4)進入研招網首頁后,在頁面上找到并點擊“非全日制研究生預報名”或類似的選項。
(5)根據手機屏幕上的提示,填寫報名信息,包括選擇學校、專業等相關資料。
(6)提交報名信息后,等待后臺審核。
(7)審核通過后,支付相應的報名費用。手機支付通常支持多種支付方式,如支付寶、微信支付等。
二、2025年非全日制研究生預報名的流程
2025年的非全日制研究生預報名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驟。
(1)預報名階段預報名時間通常在每年的特定日期內開放。在2023年,預報名時間為9月24號到9月27號。
學生可以使用電腦或手機訪問研招網的官方網址(https://yz.chsi.com.cn/)進行預報名。
預報名期間每天只能在早上九點之后到晚上十點之前進行報名。
學生需要按照要求填寫報名信息,包括選擇學校和專業等相關資料。
提交報名信息后,等待后臺審核。
審核通過后,學生需要支付相應的報名費用。
(2)正式報名階段預報名成功后,無需重新報名。
預報名和正式報名兩個階段填寫的信息均有效。
學生已經生成了報名號并支付了報考費,無需再次提交信息。
(3)網上確認和入學考試學生需要在規定時間內進行網上確認,按照學校或招生點的要求提交更多的相關資料。
在網上確認后,學生會在考試前十天左右,通過研招網獲得電子版的準考證,需要自行打印保存。
準備好入學考試,并按照規定時間地點參加考試。
非全日制研究生預報名是一個重要的報名階段,學生可以選擇使用電腦或手機進行報名。2025年的預報名流程包括預報名和正式報名兩個階段,填寫的信息在兩個階段均有效。預報名有助于提前了解報名流程,分流報名流量,確保報名過程的順暢進行。希望本文對即將報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學生有所幫助。
推薦簡章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02
07
現在正值各個院校春季招生旺季,很多人已經有了通過在職研究生自我深造的計劃,近日關于報考方式的咨詢量也日益增多,那么,2025年天津在職研究生最簡單的報考方式是什么呢?這也是大家都很關心的問題。
02
07
報考湖南大學在職研究生的學員,對可獲證書、證書認可度等話題比較關注,一些學員會優先考慮國家和社會認可的并且有法律效力的證書,那么,湖南大學在職研究生畢業給什么證書呢?
02
07
現在企業對員工的職業素養要求越來越高,在底層的人員只有不斷提升才能改變自己的現狀,大家可以通過山東在職研究生教育提升學歷,從而達到升職加薪的目的。但是學費是很多報考人士非常關心的問題,那么,山東在職研究生學費最低的是什么專業?
02
07
教育是我們每個人必不可少的一段人生路程,從幼兒園到大學,現在又有很多繼續教育的方式,其中在職研究生倍受關注,有不少人選擇教育學在職研究生,也有人問到,報考教育學在職研究生可以先讀再考試嗎?
02
07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只有提高我們的自身實力才能不會被社會淘汰,華北電力大學在職研究生是在職人員比較關注的話題,華北電力大學也是許多莘莘學子夢寐以求的大學,那么,報考華北電力大學在職研究生含金量最高的專業是哪個呢?
02
07
馬上又到一年一度的五月同等學力申碩考試時間了,很多學員都在緊張的備考,那么學員如何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備考,然后在考試中取得最佳成績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一些往屆考生分享的經驗,五月同等學力申碩考試如何做準備?
客服電話:010-51264100
中國在職研究生網
免費咨詢
張老師
15901414201張老師
13810876422周老師
15811207920育小路
關注微信公眾號
招生政策隨時看
關注小程序
專業簡章學校隨時查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