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簡章
更多>政策解讀
快速擇校
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00 分,考試時間為180 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內容結構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既論約24%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約30%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約14%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約16%
形勢與政策以及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約16%
四、試卷題型結構
單項選擇題16 分(16 小題,每小題1 分)
多項選擇題34 分(17 小題,每小題2 分)
材料分析題50 分
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一)馬克思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和入類解放的科學
1.馬克思主義的創立和發展
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產生的社會根源、階級基礎和思想淵源。馬克思主義的發展。
2.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征和當代價值
馬克思主義具有鮮明的科學性、革命性、實踐性、人民性和發展性觀察當代世界變化的認識工具、指引當代中國發展的行動指南,引領人類社會進步的辯學真理。新時代仍然要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
(二)世界的物質性及發展規律
1.世界多樣性和物質統一性
哲學基本問題及其內容。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可知論和不可知論,辯證法和形而上學。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范疇及其理論意義。物質的根本屬性和物質運動存在形式。實踐是自然存在與社會存在區分和統-的基礎。人與自然的關系。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的統-一。世界的物質統--性原理及其意義。
2.事物的聯系和發展
聯系的內涵和特點。事物普遍聯系原理的方法論意義。聯系與運動、變化、發展。發展的實質。事物發展的過程性。聯系和發展的基本環節。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矛盾的同-性和斗爭性及其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相互關系。量變質變規律和否定之否規律。
3.唯物辯證法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客觀辯證法與主觀辯證法的統一。唯物辯證法是偉大的認同工具,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認識方法。辯證思維方法與現代科學思維方法,學習唯物辯證法,不斷增強思維能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唯物辯證法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
(三)實踐與認識及其發展規律
1.認識與實踐
實踐的本質與基本結構。實踐形式的多樣性。實踐在認識活動中的決定作用。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對認識本質的不同回答。辯證唯物主義和舊唯物主義對認識本質的不同回答。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本特點。
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運動及其規律?
2.真理與價值
真理的客觀性。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及其辯證關系。真理與謬誤。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標準。實踐標準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
價值及其基本特征。價值評價及其特點。價值觀與核心價值觀。真理和價值在實踐中的辯證統一。
3.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辯證關系。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及其辯證關系。從必然走向自由。
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
(四)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
1.社會基本矛盾及其運動規律
兩種根本對立的歷史觀。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及其辯證關系。物質生產方式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辯證關系原理的重要意義。
生產力的含義和基本要素。科學技術是生產國中的重要因素。生存關系的含義和內容。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善的規律及其理論和現實意義。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內涵。國家的起源和實質。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善的規律及其理論和現實意義。
社會形態的內涵。社會形態更替的統--性和多樣性。社會形態更替的必然性與人們的歷史選擇性。社會形態更替的前進性與曲折性。
2.社會歷史發展的動力
社會基本矛盾的內容。社會基本矛盾和歷史發展中的作用。社會主要矛盾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階級和階級斗爭和產生的本質。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階級分析方法。社會革命的實質
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一)毛澤東思想及其歷史地位
1.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展
毛澤東思想形成發展的歷史條件。毛澤東思想形成發展的過程。
2.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和活的靈魂
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
3.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重大理論成果。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科學指南。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寶貴
的精神財富。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
1.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形成的依據
近代中國國情和中國革命的時代特征。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實踐基礎。
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和基本綱領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新民主主義的基本綱領。
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經驗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法寶。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意義。
(三)社會主義改造理論
1.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
新民主主義社會的性質和特點。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及其理論依據。
2.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和歷史經驗
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經驗。
3.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及其理論依據。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重大意義。
(四)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論成果
1.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的思想。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思想。走中國工
業化道路的思想。
2.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意義和經驗教訓
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意義。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經驗教訓。
(五)鄧小小平理論
1.鄧小平理論的形成
鄧小平理論的形成條件。鄧小平理論的形成過程。
2.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問題和主要內容
鄧小平理論回答的基本問題。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
3.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
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開篇之作。改革開放和社
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科學指南。
(六)“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1.“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條件。“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過程。
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觀點和主要內容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觀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內容。
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接續發展。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強大理
論武器。
(七)科學發展觀
1.科學發展觀的形成
科學發展觀的形成條件。科學發展觀的形成過程。
2.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主要內容
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科學發展觀的主要內容。
3.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接續發展。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八)習近平新時代中中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其歷史地位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新時代的內涵和意義。
2.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內容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和豐富內涵。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
略。
3.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新時代的精神旗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
(九)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
1.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夢的科學內涵。奮力實現中國夢。
2.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
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戰略的具體安排。
(十)“五位一體”總體布局
1.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現設化經濟體系的主要任務。
2.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鞏固和發展愛國統-戰線。堅持“一
國兩制”,推進祖國統--。
3.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
強國。
4.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
5.建設美麗中國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十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1.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堅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和主要內容。正確處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關
系。
3.全面依法治國
全面依法治國方略的形成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的重點任務。
4.全國從嚴治黨
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
(十二)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1.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
習近平強軍思想。堅持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建設世界一流軍隊。
2.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加快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
(十三)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1.堅持和平發展道路
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堅持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推動建立新型國際關系。
2.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內涵。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共商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十四)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
1.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
歷史使命。
2.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
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全面增強黨的執政本領。
和作用。.
改革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正確把握科學技術的社會作用。
3.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兩種歷史觀在歷史創造者問題上的對立。唯物史觀考究歷史創造者的原則。人民群眾在創造歷史過程
中的決定作用。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
杰出人物的歷史作用。辯證地理解和評價個人的歷史作用。正確評價無產階級領袖。
(5)資本主義和本質及規律
1.商品經濟和價值規律
商品經濟產生的歷史條件。商品的二因素和生產商品的勞動的二重性。商品價值量的決定。價值形式
的發展與貨幣的產生。貨幣的本質和職能。價值規律及其作用。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理論和實踐意義。深化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認識。
2.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本質
前資本主義社會形態的演進和更替。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產生資本的原始積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
確立。
勞動力成為商品的基本條件。勞動力商品的特點與貨幣轉化為資本。資本主義所有制的含義和本質。
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兩重性。剩余價值的實質。資本的本質,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區分及其意義。
剩余價值率。
絕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超額剩余價值。生產自動化條件下剩余價值的源泉。
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資本積累的本質、源泉和后果。資本有機構成。相對過剩人口。
資本積累的歷史趨勢。
資本循環及其職能形式。產業資本運動的基本前提條件。資本周轉及其速度。社會再生產的核心問題
及實現條件。
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和形式。平均利潤的形成和剩余價值的分配。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的意義。
資本主義基本矛盾。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3.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
資本主義國家的職能和本質。資本主義的民主制度及其本質。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進步作用和局限性。
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形成及其本質。辯證地分析資本主義意識形態。
(六)資本主義的發展及其趨勢
1.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與發展
資本主義發展的兩個階段。生產集中與資本集中。壟斷的形成、本質及壟斷組織。壟斷與競爭。金融
資本與金融寡頭。壟斷利潤和壟斷價格。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主要形式和作用。金融壟斷資本的發展。壟斷資本在世界范圍的擴展及其
后果。壟斷資本國際化條件下的壟斷組織。壟斷資本主義的基本特征和實質。
經濟全球化及其表現。經濟全球化的動因和影響。
2.正確認識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經濟政治新變化的表現和特點。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新變化的原因
和實質。2008 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資本主義的矛盾與沖突。
3.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和發展趨勢
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資本主義為社會主義所代替的歷史必然性。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一個長期
的歷史過程。
(七)社會主義的發展及其規律
1.社會主義五百年的歷史進程
空想社會主義的產生、發展和局限性。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第一國際和巴黎公社。十月革命勝利與
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社會主義在蘇聯一~國的實踐。社會主義發展到多個國家。社會主義在中國煥
發出強大生楓活力。
2.科學社會主義一般原則
科學社會主義一般原則及其主要內容。正確把握科學社會主義一般原則。3.在實踐中探索現實社會主
義的發展規律
經濟文化相對落后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的長期性。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多樣性的原因。探索符合本國國情
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社會主義在實踐探索中開拓前進。
(八)共產主義崇高理想及其最終實現
1.展望未來共產主義新社會
預見未來社會的方法論原則。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征。
2.實現共產主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實現共產主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實現共產主義是長期的歷史過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與中國特色社
會主義共同理想。
三、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一)反對外國侵略的斗爭
1.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與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
鴉片戰爭前的中國與世界。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近代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近
代中國的主要矛盾和歷史任務。
2.抵御外國武裝侵略,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
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粉碎列強瓜分中國的圖謀。
3.反侵略戰爭的失敗與民族意識的覺醒
反侵略戰爭的失敗及其原因。民族意識的覺醒。
(二)對國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農民群眾斗爭風暴的起落
太平天國農民戰爭。農民斗爭的意義和局限。
2.洋務運動的興衰
洋務事業的興辦。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及其失敗。戊戌維新運動。戊戌維新運動的意義和教訓。
(三)辛亥革命與君主制制度的終結
1.舉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幟
辛亥革命爆發的歷史條件。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活動。三民主義學說和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關于革命
與改良的辯論。
2.辛亥革命與建立民國
武昌起義與封建帝制的覆滅。中華民國的建立。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3.辛亥革命的失敗
封建軍閥專制統治的形成。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和教訓。
(四)開天辟地的大事變
1.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
新文化運動與思想解放的潮流。十月革命對中國的影響。五四運動與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2.馬克思主義進一步傳播與中國共產黨誕生
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思想運動。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及其意義。
3.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制定革命綱領,發動工農運動。國共合作的形成與大革命的興起,大革命的意義、失敗原因和教訓。
(五)中國革命的新道路
1.對革命新道路的艱苦探索
國民黨在全國統治的建立。土地革命戰爭的興起。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2.中國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進
土地革命戰爭的發展及其挫折。遵義會議與中國革命的歷史性轉折。紅軍長征的勝利。總結歷史經驗,
迎接全民族抗日戰爭。
(六)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1.日本發動滅亡中國的侵略戰爭
日本滅亡中國的計劃及其實施。殘暴的殖民統治和中華中族的深重災難。
2.中國人民奮起抗擊日本侵略者
中國共產黨舉起武裝抗日的旗幟。抗日救亡運動和共產黨人與部分國民黨人合作抗日。西安事變。抗
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全民族抗戰開始。
3.國民黨與抗日的正面戰場
戰略防御階段和戰略相持階段的正面戰場。
4.中國共產黨成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全面抗戰的路線和持久戰的方針。敵后戰場的開辟與游擊戰爭的發展及其戰略地位。堅持抗戰、團結、
進步的方針。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建設。大后方的抗日民主運動和進步文化工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的
提出。新民主主義理論的系統闡明。延安整風運動。中共七大。
5.抗日戰爭的勝利及其意義
抗日戰爭的勝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和意義。
(七)為新中國而奮斗
1.從爭取和平民主到進行自衛戰爭
抗戰勝利后的國際國內局勢。中國共產黨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國民黨發動內戰和解放區軍民的自衛
戰爭。兩個中國之命運。
2.國民黨政府處在全民的包圍中
全國解放戰爭的勝利發展。土地改革與農民的廣泛發動。第二條戰線的形成和發展。
3.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的合作
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的團結合作。第三條道路的幻滅。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格局
的形成。
4.創建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
南京國民黨政權的覆滅。人民政協與《共同綱領》。中國革命勝利的原因和基本經驗。
(八)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1.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開始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及其偉大意義。完成民主革命遺留任務和恢復國民經濟。抗美援朝戰爭。開始
向社會主義過渡。
2.選擇社會主義道路
工業化的任務和發展道路。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實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必要性和條件。
3.有中國特點的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道路
社主會主義工業化與社會主義改造同時并舉。農業、手工業合作化運動的發展。對資本主義工商業贖
買政策的實施。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的全面確立及其意義。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九)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
1.良好的開局
全國建設社會主義的開端。中共八大路線的制定。《論十大關系》和《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
問題》的發表。整風運動和反右派斗爭。
2.探索中的嚴重曲折
“大躍進”及其糾正。“文化大革命"及其結束。嚴重的曲折和深刻的教訓。
3.建設的成就和探索的成果
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的建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與文化、教育、醫療、科
技事業的發展。國際地位的提高與國際環境的改善。探索中形成的建設社會主義的若干重要原則。
(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與接續發展
1.歷史性的偉大轉折和改革開放的起步
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偉大轉折。農村改革的突破性進展。撥亂反正任務
的勝利完成。
2.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展開
改革開放的全面展開。中共十三大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三步走“發展戰略
的制定和實施。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跨世紀發展
鄧小平南方談話。中共十四大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中共十五大高舉鄧小平理論偉
大旗幟、提出跨世紀發展戰略。
4.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戰略目標的確定。不斷推動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奮力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到
新的發展階段。
(十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1.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確定。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提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
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2.黨和國家事業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
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共十八大以來五年的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與
世界關系的歷史性變化。
3.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
中共十九大的舉行。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更好發揮憲法在新時代堅
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重大作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齊心協力走向中華民
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新中國發展的兩個歷史時期及其相互關系。
四、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緒論
1.我們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2.時代新人要以民族復興為已任
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提升思想道德素質與法治素養。
(一)人生的青春之間
1.人生觀是對人生的總看法
人生與人生觀。個人與社會的辨證關系。
2.正確的人生觀
科學高尚的人生追求。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人生階值的評價與實現。
3.創造有意義的人生
辨證對待人生矛盾。反對錯誤人生觀。成就出彩人生。
(二)堅定理想信念
1.理想信念的內涵及重要性
理想信念的內涵、特征。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鈣”。
2.崇高的理想信念
信仰馬克思主義。胸懷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3.在實現中國夢的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
正確理解理想與現實的關系。堅持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的統一。這實現中國夢注入青春能量。
(三)弘揚中國精神
1.中國精神是興國強國之魂
重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中國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統-”。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
神。
2.愛國主義及其時代要求
愛國主義的基本內涵。新時代的愛國主義。做忠誠愛國者。
3.讓改革創新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
創新創造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改革創新是時代要求。做改革創新生力軍。
(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精神指引。
2.堅定價值觀自信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底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實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義力量。
3.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踐行者扣好人生的扣子。勤學修德明辨篤實。
(五)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
1.道德及其變化發展
道德的含義、起源、本質、功能、作用、變化發展。
2.吸收借鑒優秀道德成果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發揚中國革命道德。借鑒人類文明優秀道德成果。
3.遵守公民道德準則
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和原則。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族美德。個人品德。
4.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向道德模范學習。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引領社會風尚。
(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1.社會主義法律的特征和運行
法律的含義。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本質特征。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運行。
2.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憲法是國家根本法。我國的實體法律部門。我國的程序法律部門。
3.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主要內容。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格局。
4.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
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5.培養法治思維
法治思維及其內涵。尊重和維護法律權威。培養法治思維。
6.依法行使權利與履行義務
法律權利與法律義務。依法行使法律權利。依法履行法律義務。
五、形勢與政策以及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
(一)形勢與政策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現階段的重大方針政策。
年度間(2019 年1 月-2019 年12 月)國際、國內的重大時事。
(二)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
兩極格局解體。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綜合國力競
爭。
大國關系。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地區局勢與熱點問題。西方干涉主義的新特點。聯合國等主要國
際組織的地位、作用和面臨的挑戰。發展中國家的地位和作用。南北關系。南南合作。
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推動建設和諧世界。十八大以來中國對外工作新思想、新論斷。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推薦簡章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01
13
北京就業欄目分享:下文為您帶來了2025年北京小湯山醫院面向應屆生招聘公告的相關內容,有需要的朋友快來了解一下吧!
01
11
北京落戶政策欄目為您分享:近期在北京市民政局等六部門發布的一份通知中提到了有關落戶的新消息,其中提到了北京人才引進和積分落戶,各位有需要的朋友快來了解一下吧!
01
10
北京子女入學欄目為您分享:最近,人口大省湖南出臺新政:有序組織幼兒園設并轉撤。這也是目前我國首個在省級層面提出調整幼兒園布局的省份。下文就為各位帶來媒體:多地幼兒園關停對孩子或是好事的相關內容,有需要的朋友快來了解一下吧!
01
09
今年的快樂冰雪季將從今天開始一直持續到明年的4月份,在活動期間,北京市將陸續向廣大市民發放各類冰雪消費券超過3萬張,市民可通過“北京健身匯”小程序進行領取。下文就為各位帶來2025-2025北京冰雪消費券在哪里領的相關內容!
01
08
如果您在北京自己直系親屬名下有房,但是留學生落戶北京的時候,單位在申請的時候把落戶地址寫為了集體戶口,這個時候該怎么辦?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如何進行變通!
01
08
北京新聞資訊欄目為您分享:央視網消息:10月份,國家一系列促消費政策措施加快落實,消費供給持續優化,消費場景不斷創新。商務部11月22日發布數據,10月當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 6%,連續3個月回升,我國消費市場持續恢復和擴大。
客服電話:010-51264100
中國在職研究生網
免費咨詢
張老師
15901414201張老師
13810876422周老師
15811207920育小路
關注微信公眾號
招生政策隨時看
關注小程序
專業簡章學校隨時查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